第305章 我可先斩后奏(2/2)
华夏的基层干部基本上都是从本地选上来的,这套方案古已有之,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县令。
所以这帮本地干部自然也同样具备商业文明的冒险精神,事实上也是如此。华夏历次变革,总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因为非沿海的内地地区的人心态总是求稳。
农业文明天生畏惧权力,害怕风险,认为世事无常,规则不明确。商业文明天生敢于冒险,认为世界千变万化但是规则是明确的。
正因如此,蓝城禹倒也不奇怪为什么禹杭的人为啥胆子这么大,敢这么玩。这种事情早在武安和天空之城就玩过一次了,要知道那边的外来人口可是占比更多的,就这样还玩出了个“张刘”。
而且这种事情都已经算是这块地区的老传统艺能了。宋朝的时候便有以江南官宦为首的三党之争,明朝的时候更甚之,严党、徐党、清流、东林党络绎不绝。
尤其是东林党,
在那时候就开始喊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了,更何况今天连皇帝都没有了。
不过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核战爆发会产生混乱和秩序崩溃,禹杭的人想趁这种混乱和无秩序来掩盖他们所做的事情,这是表面的。
更深入的原因呢?总是要有个为什么的。
别说什么为了贪财,做官做到了这个地步,除非自己在斗争中失败了,退居二线了,否则都不会萌发什么贪财的想法,就算是贪,那也是拿老百姓的,哪有拿公家的。
这个问题没有纠结蓝城禹很久,随着审讯的深入,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在他强硬的铁腕手段下,很快就有人交代了。
答案是推进AI的深入化、全面化。
没错,核战前禹杭就布局了'智能城市'计划,不过这个计划经过讨论最终被驳回了,理由是推进AI不利于社会稳定。
但禹杭的老板们没有放弃,他们认为核战是弯道超车的机会...而这里的干部们也认为此事利国,所以,一手推进了这个计划。
有道是,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扛。
计划也很成功,一个八百多万人口的大城被减员至两万余,并且还保全了绝大多数的数字经济、智能化科技人才与资料设备。
可以说,只需要等待一股强大的生产力注入,这里很快就能变成一个理想当中依赖AI实现高效管理和生产秩序的新世界。
至于生产力从哪来呢?那就是用避难所的物资去换!
早在战前时代,七七八八的材料费、物资费就开始调拨了。一方面是为了建立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为的就是把打成一片稀烂的禹杭通过建立的利益关系在战后分配到足够资源从而得以快速重建起来。
调查到了这里,蓝城禹也算是大概明白了为什么上面没有人查下来,因为上面也同样有人参与了这件事情当中啊!
激进主义的AI派虽说在地方上更多,但在朝中也不少。
那么蓝城禹现在就面临着一个抉择,究竟是把这事捅上去呢,还是抓几个弃子,此事就到此为止呢?
真要捅上去,那可就是破了天了!
哪怕是如今建立开疆辟土功劳的他,都感觉自己可能有点罩不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