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我可先斩后奏(1/2)
说罢,蓝城禹不再理会中年男人,在明确了自己的行动绝不是一场乌龙后,蓝城禹身为元帅的气场骤然爆发。
是,核战摧毁了很多证据。他们程序做的也很合情合理,挑不出什么毛病。还有各路派系盘根错节,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可这又如何呢?
我堂堂一个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开疆辟土的大元帅会怕你们?
你们利益链复杂又如何,我老蓝又不是你们文官体系的人,咱呐,不怕得罪人。
就算现在只拿到了一点关联性的线索那又怎样,退一万步说,哪怕是没有拿到一丁点线索又如何?吾乃天官,手握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
况且文官集团内部又不是铁板一块,有人掉下来,就会有人高兴,位置有了空缺,那就得补人,这可是妥妥的进步机会啊!
是人就会想进步,不如借尔人头一用,以安天下黎民百姓。
……
随着调查的深入,所谓的“特级避难所”内部情况也被摸了个透。
二代核电变成了一代,原本可供给百万人生活十几年的粮食大大缩水,只能供给两三万人。
别问,问就是都分给
算上所有私人庇护所的人口,禹杭在核战后幸存者的总数是两万一千五百六十二人。连天空之城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
在战前的时候,禹杭的名气很大,这里被誉为全华夏经商环境最好的城市,深受广大企业家好评。
但换回来思考,所谓经商环境好,那就是当地相关部门在处理劳务、土地、市场等问题的时候,会更多偏向于帮扶企业,而非劳动者。
为什么会偏呢?这其实是个历史问题,早在唐宋时期江南就形成了商业文化,再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后,江南及其周边地市已然稳固了这种模式。
这也就导致江南一带成为了华夏这个农业文明中唯一孕育出的商业文明。
这里的人通常都等级观念薄弱,具有契约精神和冒险精神,轻身份重财富,道德感也几乎没有。
战前时代的其他省市朋友总是会吐槽,这里的人不爱喝酒,不爱夜生活。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高和家教严,但其实那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因为这里是商业文明。
商业文明几乎不会去做没有利益的事情,这里的人在做事之前总是会考虑利益得失。通常他们只对两件事感兴趣,一是扩大商业版图(兼并),二是赚钱(积累资本)。
而农业文明有个习惯,春耕秋收,每当收获的季节总是要祭祀一番然后烹羊宰牛大吃大喝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
文明性质不同,思想内核也就不同。
江南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大吃大喝,为什么会有人把时间空出来去玩而不是去多赚点钱。
同样,其他地区的人也想不明白,我赚了钱不享受,那钱不是白赚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