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巡查东辽(七)(2/2)
赵宇却没有打算去制煤厂吃饭。他又不是傻子,吴文斌肯定会通知这煤厂做相关准备,那样的话怎么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对一旁的李忠开口说道:"距离县城最近的农场是哪里?"李忠开口说道:"启禀陛下,离隆昌县城最近的是第一农场。"
赵宇闻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周周,咱们俩去隆昌第一农场蹭一顿饭,记住从现在起,你称呼朕要称呼公子。"李忠连忙开口说道遵旨!
隆昌第一农场内,到了午饭时间,农场的集中食堂也在生火做饭。东辽地区目前还属于配给制,所以农场的集中化住房是一般来说不带厨房的吃饭,统一在集中食堂。这也是为了推进煤矿的使用,毕竟目前来说,家用煤矿还属于太奢侈了,一般情况下是公用单位或者是集中供煤使用。
毕竟,为了防止煤炭中毒,需要一套铁制的专用设备。目前来说,帝国的铁还比较稀缺,所以除了公理可能奢侈点搞一套铁制的专用设备外,其他地方想都别想,更别说普通百姓?不过这相比以前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赵宇和李忠二人刚走到第一龙场,就被农场的治安卫兵拦了下来,开口问道:"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赵宇开口说道:"是关内过来探亲的,路过你们这里,刚好到了中午,所以想蹭一顿饭。"卫兵见状,也没有多刁难,只是按纪律检查了一下,两人的随身包裹,然后让两人登记了一下,还热情的给两人指了一下集中食堂的地方。
路过吃饭这种事是常事,一般来说的话,单位和农场的集中食堂是允许对外开放的,当然是不允许白吃白喝的,要么拿钱,要么干苦力。不同于后世,现在这个年代能吃饱饭,也才几年时间,所以需要控制一下。
第一农场根据命名逻辑,第一农场是隆昌县十二个农场中实力最强悍的一个,所以伙食配置也是最高的一个。午饭是餐饭制,也就是打饭制,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再配个汤。家家户户一般都是月包制,也就是一个月一饭钱,如果农场要出公差,你干是可以免费吃一顿的。饭可以免费打,但菜只能打三回,打多了是需要付钱的,偶尔还提供一些特类食品,酒之类的也会有,但是一般情况下价格也不会太便宜。
虽然有两个陌生人,但农场的保卫部门了解了一下之后,进行了一个简单登记,也就没管。赵宇和李忠二人打了两个菜,找了一个地方就吃了起来。
然后赵宇和几个当地的聊了起来,先扯家常,然后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吃喝拉撒,又聊到本地的建设农场的情况,还算不错。
坐在赵宇对面吃饭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赵宇开口问道:"大哥,贵姓?"中年人连忙开口说道:"唉,免什么贵姓啊?俺叫李峰古。"赵宇开口说道:"这名字好听啊,大哥还是个读书人?"
李峰古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开口说道:"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是农场扫盲班最笨的一个学生。学了十几年,也只会几千个字。这名字是当年借住在我家的一个外地娃给我取的,我孩子的名字也是他帮忙取的,不然就我这没文化的给孩子取个贱名,以后走出去那多让孩子招笑啊。"
赵宇又开口问道:"老哥,是干什么营生的?"李峰古开口说道:"俺以前充过军。后来军队大规模的改革,俺也就退了下来,后来报名参加了开垦团,隆昌建县后俺就留到了这里,现在先县办企业当工人,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企业破产又给我安排到农场,现在是农场民兵队的队员。每天就是操练。"
赵宇闻言,连忙行抱拳礼开口说道:"原来是老战友啊。我以前也是当兵的。西宁边军的老兵。"军人之间的友谊建立的比较好,聊上几句之后,两人就彻底熟络了。
赵宇也借机开口询问道:"李老哥,你们农场说实话,日子过的怎么样?"李峰古开口说道:"哎,这你可就说对了。当今天子可真是一个好人呀,要搁以前,咱们这些蝼蚁谁会管呀?这农场啊,日子过的真不错。唯一一点就是供销社的商品太贵了。家家户户,想买点儿东西,那都非常的困难,呐"
帝国的供销社体系本质上是了处理一些问题,民间的货郎基本上都被供销社体系吸收了,为了就是把控这一环节。不过,由于相关利益问题,供销社体系一直是由外戚集团在拿大头,核心业务之一是为防止农产品售卖过于麻烦,比如说丰收的粮食,扣除缴纳的粮税,留下自家吃的以及种苗(农场体系和地方上基本上是统一进行管理的,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发展日益加强,基本上已经开始放开允许自家处理。不过,各农庄和农场也会留一份备用。)
以及乡镇和村社,要留一些作为预备粮,防止大旱大灾之外,剩下的多数情况下是要售卖换钱搞农产品的。帝国的粮业相关产业基本上已经把控到位,各粮行之间也基本上是帝国国家控股或地方控股的产业。
所以粮食的收购一般情况下是各粮行或者是县级单位下到乡镇村社去收,这也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因此才成立供销社体系,作为这个中间商进行处理,同时考虑到相关的因素,住在农村的采买东西比较麻烦,供销社体系也承担一个粮价买一些日常所需用品,在供销社以平价销售。近年来,部分地区的集市和农村大集也开始由供销社统一经营和管理。与济平商行是一套班子体系相互支撑和配合。
赵宇一边吃饭一边谈,简单来说农场的经营和管理还算不错。供销社方面的物价可能稍微高一些。一般来说的话,供销社和济平商行一样,属于是官府单位,挣钱不是第一要务进行相关的民政服务和相关工作才是第一要务。价格应该是比较亲民的,不会太贵。
但是由于供销社体系作为外戚集团的盈利盘毕竟初期全面铺设,全靠财政肯定不行,所以他们也是往里面投入了的,他们是需要挣钱的。他们是需要盈利的,但应该不至于离谱到什么地步。东辽地区情况可能比较特殊,一些物资可能还需要关内运。所以价格稍微高一点,但近些年来东辽地区的建设力度已经不比关内差,甚至部分地区甚至能和老牌儿的江南这种地方相提并论。
吃完午饭之后,赵宇带着李忠去农场里的供销社看一看。供销社的情况基本上和历史上供销社差不多,虽然说目前玻璃被踢出了奢侈品,但是价格也是不便宜,肯定不可能奢侈到供销社这种小单位都能配备,所以用的是木制的。
供销社的社员是一个身穿统一制服的中年女人。一般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是作为福利岗,比如说地区引进人才,一般情况下会包家人的工作,供销社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含金量,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作为这种进行的。
中年女人见赵宇和李忠进来之后,起身开口说道:"你好,欢迎。两位看着面生啊,不是这个农场里的吧?"赵宇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嗯,我们从关内进来是来东辽探亲的,路过这里,吃了顿便饭,顺便买些东西。"
供销社的东西还算可以,价格上稍贵一些也正常。虽说帝国这几年一直在新政发展不错,但是就连基本的吃饱饭都还没有解决,价格虽然定的稍高一点,但是咬咬牙还是能买的,逢年过节还能买一些像是糖啊之类的。
赵宇打量了一眼供销社的产品,品质不可能说多高,但是是比较亲民的。买了些糖,帝国本土的粮食产业目前还比较困难,所以经济类作物基本上发展不大,不过已经在外邦建立了产业园区,生产之后拉回本土,所以像是糖,酒之类的特殊商品帝国的价格已经打下来了,除了一些顶级品外,是允许普通平民可以消费的。
赵宇正准备走的时候,中年女人,也算是见多识广,看出了赵宇穿的衣服价格不菲,于是神神秘秘的开口说道:"唉,看哥哥的打扮,应该是个有钱人吧。把这有咱们这刚流行起的稀罕玩意儿,专供有钱人奢侈的,我哥要不要来一点?"
赵宇闻言来了兴趣,中年女人关了门,然后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稍微精致的木盒子。赵宇看出了这是比较稀有的铜杉木,抽开盒子里面的东西,让赵宇大惊失色。鸦片?
这东西的危害性,赵宇自然是知道的,但是目前西方那边基础条件都还没打完,不可能大规模种植鸦片,所以他也就没管管。但是没有想到,帝国本土境内就已经有鸦片这玩意儿了。还是供销社这种官办机构的。
中年女子没有察觉到赵宇脸色铁青,得意洋洋的献宝道:"这叫阿洛宁,西方传过来的稀罕玩意儿,可老流行了,咱们东辽圈子里不吸这玩意儿的,那都混不进这个圈子,这一小盒五十两纹银,给老哥你尝点鲜,你要是喜欢咱们东辽任何一家供销社都可以买到。"
赵宇强忍心中的怒火,开口说道:"我当这是什么稀罕玩意儿?这东西我早有耳闻。我家里这东西成堆算,不过离家也有段时间了,出门还出的急,在东辽估计还要呆一阵子,这样你这里有多少货,我就拿多少价格照给?"说完,为了证明自己的财力。还让李忠掏出了一张五千两文银的银票。
中年女人验了验银票,正宗的皇家银行银票。自己这是遇到了一个大客户,于是乎把七百盒的货全部拿了出来。
赵宇看着这一个小小的供销社,都有这么多货。鸦片在东辽地区的流通性估计已经很大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赵宇顾不得微服私访了。
赵宇直接开口说道:"李忠,通报京师对供销社的领导层进行调查,同时就地免去供销社东辽总负责人职务。通知治安搜查各地供销社,收缴这个叫什么?阿洛宁的这烂玩意儿。通知外贸边口立即进行调查,调查出运输路线牵扯到什么级别,官员立即免职,就地审查, 朕亲自坐镇东辽,另外立即查一查帝国本土有没有种这玩意儿的,有种这玩意儿的,立即控制起来。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去问陈棠江,她会给出一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