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和珅之变(2/2)
在和珅再三否定下,那位将领也只好悻悻而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邹全唱戏的技巧日益提升,“邹老板”的名声也逐渐打响,并且在山东和江苏交界一带渐渐有了一些名气。因为和珅为人和善,又很健谈,除了唱戏之外,还经常给顾客们讲一些奇闻轶事,所以他们走到哪儿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看戏。
有一天,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来到了戏园子。他点了一壶茶,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看戏。等邹全唱完了戏,轮到其他人出场的时候,和珅见他气质不凡,便上前与他攀谈起来。
交谈中,和珅得知这位年轻人名叫王引之,江苏高邮人士,是一位进京赶考的举子。王引之对和珅的见识和谈吐十分钦佩,而和珅也觉得王引之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两人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就到了散场。
王引之离开戏院时,和珅对他说道:“王公子,你才华横溢,此次进京赶考,定能高中。日后若有机会,还望你能为百姓多做些实事。”
王引之点头说道:“邹老板放心,我若能高中,定不会辜负邹老板的期望。”
几个月后,王引之如何高中第三名探花,此后如何被朝廷任命为地方官员,他上任后如何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等暂且不提。
却说我和刘墉办完和珅的事儿之后,刘墉给嘉庆上书,以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为由,请求嘉庆召回被放到两广为官的嘉庆的恩师朱珪(朱石君)回朝主事。
刘墉写好奏折后,找到我商量。他一脸凝重,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缓缓说道:“刘安啊,这奏折递上去,也不知皇上会作何反应。朱珪乃皇上恩师,学问人品皆是上乘,如今朝廷主持会考,实在需要他这样的人。”
我微微颔首,回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召回朱大人,会不会有人从中作梗?毕竟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刘墉放下茶盏,目光坚定地说道:“顾不了那么多了。为了朝廷选拔人才,为了江山社稷,即便有阻碍,也要试一试。”
几日后,奏折呈到了嘉庆御前。嘉庆看完,陷入了沉思。他何尝不想让自己的恩师回到朝堂,身边也多一位一心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的近臣。
这日早朝,在金銮殿上,嘉庆看着刘墉,和蔼地开口问道:“刘爱卿,你力荐朱珪回朝主持会考,可有十足把握?朱珪远在安徽,骤然召回,恐会影响当地政务。”
刘墉连忙跪地,恭敬说道:“皇上,朱珪大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主持会考,定能为朝廷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至于安徽政务,可先选派得力官员暂代,待局势平稳,再做长远安排。”
这时,一旁的翰林李潢站出来反对:“刘大人,此举不妥。朱珪虽有才能,但两安徽之地遥远,治理不易。贸然将他召回,恐生变故。”
刘墉看向李潢,心想:你曾是和珅的心腹,如今和珅已倒,难道你想步和珅的后尘?于是说道:“李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如今会考在即,关乎天下士子前程,关乎朝廷未来。朱珪大人经验丰富,定能公正评判,选出贤能之士。而安徽之事,可从长计议,难道李大人害怕朱石君大人回到朝堂么?”
嘉庆听后,看着李潢说道:“是呀!难道你李潢如同和珅一样,害怕朱珪回到朝堂对你不利?”
翰林李潢见嘉庆微怒,退下去再也不敢发声了。过了几日,嘉庆再次召见刘墉,笑着说道:“刘爱卿,朕已决定召回朱珪回朝主持会考。就依你所言,选派官员暂代两广事务。”
刘墉大喜,跪地谢恩:“皇上圣明!如此一来,朝廷幸甚,天下士子幸甚!”
朱珪回朝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会考筹备中。他严谨细致,每一项流程都亲自把关,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会考当日,考场内一片寂静,只听见考生们奋笔疾书的沙沙声。朱珪在考场中来回巡视,目光坚定而温和,他深知此次选拔对国家的重要性。
而在戏班子这边,邹全(和珅)的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他在当地名气渐大,戏班子的演出越来越多,收入也逐渐稳定。但邹全心中始终有个隐忧,他担心自己的身份有朝一日还是会暴露。
一天,戏班子接到邀请,要去一个大户人家演出。邹全他们到达后,发现这户人家十分气派。演出过程中,邹全注意到台下有个管家模样的人一直盯着他看,眼神中透着一丝怀疑。演出结束后,管家悄悄找到邹全,低声问道:“你这模样,看着有些眼熟,莫不是京城的那位和大人?”邹全心中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笑着用安徽口音说道:“您说笑了,我不过是个唱戏的邹全,哪是什么和大人。”管家虽心有疑虑,但也没有证据,只好作罢。
此事让邹全意识到,自己即便躲得再远,也并非绝对安全。他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彻底离开这个地方,前往更偏远的他乡。然而,戏班子里的人对他都很好,他又有些舍不得。
与此同时,朝堂上朱珪主持的会考圆满结束,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官员进入朝廷。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让嘉庆看到了朝廷革新的希望。但这些新官员的加入,也触动了一些守旧势力的利益。他们开始在暗中谋划,企图破坏这来之不易的新局面。
一天,新科进士王引之在上朝时提出一项改革建议,旨在减轻百姓赋税,整顿地方吏治。此建议得到了朱珪和一些正直官员的支持,但却遭到了以吏部侍郎钱樾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钱樾在朝堂上言辞激烈:“此改革看似美好,实则扰乱朝纲。地方吏治多年来已成定局,岂是轻易能改的?”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嘉庆看着朝堂上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改革势在必行,但也不能操之过急。最终,嘉庆决定先对改革建议进行详细调研,再做定夺。
而邹全这边,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离开戏班子。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戏班子众人,大家都十分不舍。老妇人拉着他的手,眼中含泪:“邹全啊,你这一走,我们可舍不得。但你既然有自己的打算,我们也不强留。”邹全感激地看着大家:“承蒙大家这段时间的照顾,我邹全不会忘记。日后若有机会,定会回来看望大家。”
离开戏班子后,邹全踏上了新的旅程。他一路向北,风餐露宿,心中却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他不再是那个追逐权力财富的和珅,而是一个渴望平凡生活,重新寻找人生意义的邹全。在旅途中,他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也看到了世间的百态。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能以另一种方式,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