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八章 光明月报(1/1)
张好古想到此处,不禁对那些御史们感到失望。都察院里的那些御史,本应是监督官员、反腐倡廉的重要力量,可如今却几乎成了摆设。他们整日里只知道听风捕影,捕风捉影地弹劾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却对真正的大贪官视而不见,更别提去实际调查了。
然而,张好古心里虽然这么想,但他可不敢把这些话说出来。毕竟,在这朝堂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触怒龙颜,招来杀身之祸。若是自己一不小心惹得崇祯皇帝当场翻脸,那可就麻烦大了,说不定自己会被当场拿下,丢官罢职都是轻的,搞不好还会有性命之忧呢!
突然张好古想到一个主意,就对崇祯说道:“对于贪官污吏,光靠朝廷的监督,力量还是不够,毕竟人数太少,我想再办一份报纸,上面刊印一些贪官污吏的真实案例,以儆效尤 ,这样可以起一些震慑作用,另外可以让天下士子投稿,当然这些投稿不能让地方官员看到,主要就是监督那些地方官员 ,对于真实的举报,可以适当给一些奖励,奖励么 就从那些犯官家产中出一部分。”
“嗯,不错,致远能有如此想法,实属难得。这个提议完全可以拿到内阁去,让那些大臣们共同商议,看看能否想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不过,关于这报名之事……”
说到这里,崇祯帝稍作停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时,一旁的张好古连忙插话道:“陛下,微臣有个主意。这光明月报,每月发行一期,刚才微臣在外面看到这座殿名,名为明光殿。那些腐败分子平日里都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又怎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呢?他们必定是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不敢见人。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就将这月报取名为‘光明月报’,寓意着皇上的光辉如同太阳一般,照亮大明的每一寸土地,让那些躲在黑暗中的硕鼠无所遁形!”
崇祯帝听完,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觉得这个名字甚好,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决心和期望,更能让那些贪官污吏们感受到来自朝廷的压力。
于是,崇祯帝激动地一拍案几,大声说道:“好!就叫光明月报!”
接下来,君臣二人继续就研究院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各自表达了一些看法。崇祯皇帝明确表示将会对两个研究院给予大力支持,这让张好古心里很清楚,这种所谓的“大力支持”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银子的力量。毕竟,去年研究院上缴的利润相当可观,而今年预计还会有更多的进账。面对如此丰厚的财源,皇帝自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毕竟,那些白花花的银子谁能不眼馋呢?
而对于护国军,崇祯皇帝则有意进一步扩大其规模。目前仅有一千人的护国军,在他看来人数略显不足。通过观察护国军的实际战斗力,崇祯皇帝深刻认识到这支军队的重要性和潜力。张好古在此次赈灾过程中,也深切感受到了护国军人数较少所带来的不便。然而,要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不仅是人吃马嚼等日常开销,更重要的是,护国军所配备的先进火器,每一发打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啊!正如那句俗话所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反映出了火器的昂贵成本。。
然而,护国军可绝非浪得虚名,那可是真金白银堆砌而成的啊!就拿那价格高昂的马车来说吧,不仅装备精良,而且人手一把刀,这刀的价值更是普通士兵所使用的刀具的十倍有余!至于那铳,要制造出一支来,得费多少功夫啊!更别提那大炮了,还有那手雷,每一颗的造价都差不多要一两银子呢!
张好古心里何尝不想扩充军队呢?只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银子作为支撑,一切都只是空谈罢了!不过呢,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招募一些兵员,将他们作为预备队来培养。等到这些人表现出色之后,再择优加入一线作战部队。
想到这里,张好古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于是当面向崇祯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示愿意尝试一下扩军的计划。接着,他便将自己的具体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崇祯皇帝。
崇祯听了张好古的一番话后,略作思考,觉得这个方案倒也可行,便欣然同意了他的主张。随后,崇祯帝和张好古又仔细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将军队规模扩大一倍,再招募一千人入伍。当然啦,这扩军所需的费用,朝廷自然是不会出的,还得靠张好古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呢!
君臣之间的交谈至此暂时画上了句号,在临别之际,张好古向皇帝禀报说这边的事情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他计划明天就启程返回周口店。
皇帝听闻后,表示自己已经知晓,并且嘱咐张好古,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禀报,可以通过上书的方式告知,当然,如果情况紧急或者重要,亲自前来面圣也是可以的。
张好古恭敬地谢过皇帝的恩准,然后转身离开宫殿。他走出宫门,心情略微轻松了一些。毕竟,这次的任务总算是顺利完成了,
回到家中,张好古立刻召见了吴大宝,吩咐他去采购一些礼物。这些礼物是要送给老师家里的,以表达他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吴大宝领命而去,张好古则坐在书房里,开始思考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安排。他想到晚上要去老师家拜访,于是决定再让人去酒楼订一桌酒席,这样老师家里就不用费心准备饭菜了,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吃食即可。
一切安排妥当后,张好古感到有些疲惫,但同时也充满了期待。他期待着与老师的相聚,也期待着能够在周口店度过一段宁静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