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该动真格的(1/2)
杨坤龙听了朱萍说的话,他一脸的懵然,看了看朱萍,又看了站在门外的林啸虎书记,不知道到底发现了什么事,尤其是朱萍那诡异的神态,让他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他刚想要向朱萍问个明白,谁知她个鬼丫头却急匆匆地溜出了房门,回头还给她做个鬼脸,更是让杨坤龙如坠雾中。
房间经过朱萍这一收拾,顿时净明了许多,杨坤龙这才满意地坐回到办公椅上,回头向外面站着林啸虎道:“林书记,进来坐吧!您刚才说有事急着要找我商量,到底是什么事呀,快说出来我听听!”
林书记这才又重新坐回到布沙发上原来那个位子,他长叹了一声,这才忧忧地开了口,道出了事件的原委。
原来,接上级有关部门的指令,农场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去一直采用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即将被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所取代。而这一变革的时机似乎也颇为凑巧,因为农业局刚好迎来了一位新上任的局长。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局长大人显然也不例外。他雷厉风行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令,毫不含糊,一丝不苟。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他着重强调了农业局下属各个农场必须严格遵循上级指示精神,切实落实执行改革措施。
这位局长大人的决心和态度让人印象深刻。他明确表示,改革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每个农场都要积极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摒弃旧有的观念和做法。他强调,只有这样,农场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会议上,局长大人详细阐述了改革的具体步骤和目标,要求各个农场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定期向上级汇报进展情况。他还鼓励农场的领导和员工们积极参与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农场的发展。
这场改革对于农场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农场将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和经营压力,但同时也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农场的领导和员工们都深知这一点,他们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局长大人的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这位局长严肃地指出,农场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深入推进改革,特别是农场机关内部,必须坚决清理多余人员,果断削减那些因人设岗的单位,彻底破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
他毫不避讳地点名批评道:“良种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据我了解,人,但是机关管理人员却多达二十多人!这简直就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很多人整天无所事事,却照样领着工资,这让广大群众如何能不心生怨气?这种状况实在是让人难以容忍!”
接着,局长将目光转向林啸虎,郑重地说道:“林书记啊,您作为单位的一把手,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您有义务也有能力将这项改革深化下去,给广大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尽管这位新来的局长并没有对林啸虎书记进行过度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但在如此众多的人面前,在如此重要的大会上公然点名,这无疑给了林书记一记沉重的耳光,甚至比直接打脸还要令人难堪和痛苦。
回到单位后,他就更加犯难了,这是他的一个心病。面临着当前农场经济十分匮乏的压力,退休人员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的状况下,他也想到削减目前机构臃肿,人员过分膨胀的不合理现象。
但他迟迟就是下不了这个狠心。他听杨坤龙讲,这已经是个遗留很久的老大难问题。前界陈老书记就想下决心解决这件事,可由于阻力太大,当时的陈有良场长又极力反对,所以这项工作就暂时搁置了起来。
等到林啸虎接手农场书记后,他也认清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就在这个张口,县里一位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找到他:“小林呀,我有个外甥,是农村的,我想把他安放在您那里,等时机成熟,我再把他调出去。”
林啸虎心中不乐意,但他也没有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好点头答应。心想,您这不是给我出难道吗?我正要裁员减负,您倒要在这个时候塞人进来,我的这项工作不是就无法做了吗!
而这只是个开始,随后县委组织部的秦副部长也找到他,要求把他的一个姨家表妹安置到良种场来。他又不好拒绝,秦部长曾是他的顶头上司,以前也没少关照过他。他不但不好拒绝,反而欣然接受,这不又被安置了一个人进来。
他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还裁减人员,裁减个屁呀,这边说裁减,那边还增加。这不是打自己的嘴脸吗?林啸虎也偃旗息鼓了。从此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