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沈沅难得的心虚(1/2)
第100章 沈沅难得的心虚
沈沅闻言,略有思忖。
自穿越以来,他先后多次参与剿匪,先有敖门寨,后是山东聊城,近日又是凤凰岭。
说颇有心得,也未尝不可,他深知匪患之源。
沉吟稍许,沈沅道:“回陛下,对于匪患,臣认为剿不如疏。”
这话倒是让元祯帝几人有些意外。
“怀忠接着说。”
“回首华夏千年,匪寇历来是剿而不绝,其根源在于百姓,据臣所知,匪寇落草之前,多为流民.”
此话虽有些尖锐,但沈沅心知皇帝对此并非不了解,有时候敢于直言,也能增加君臣间的信任。
“怀忠是说.这些人没了生存根基,才会落草作恶但江南几无天灾,向来富足,为何也滋生出匪患”
沈沅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将眸光投向江仲年,对这个问题,显然金陵巡抚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江仲年同样是天子心腹,深层次的话他也不用太过忌讳,沉吟一下,说道:“回陛下,近年来,山东和关中等诸地遭灾,北方早已入不敷出,再加之边患紧急,军需逐年增加,这些最后无不转嫁到了江南百姓身上.”
江南富庶不假,但既要支援北方救灾,又要支撑边关军费,逐年累月下来,金陵、闽浙、湖广等地皆已成了重税区,当地百姓对这种‘灾祸转移’早就怨言不断。
话听到这里,元祯帝也就明白了,这些他其实是知道的,可能唯一不知道的是.百姓的承受极限是多少
以往在皇帝和多数朝臣心中,只有江南富庶的概念,便觉得可以多加个半分一厘的税,无甚大碍,就这样温水煮青蛙,终是让江南百姓也感受到了痛苦。
沈沅正因看清了这个问题,才觉得对江南匪患剿不如疏。
该杀的是那些肚满肠肥的浮生会官绅,以及那些残暴掠夺的倭贼,而对那些被欺骗和裹挟的同胞百姓,却没必要做绝。
沉寂良久,元祯帝幽然叹道:“以怀忠之见,该如何疏”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江南农民的税赋,但全国一盘棋,如今国事弥艰,国库难以为继,一旦减税,恐怕大周顷刻间就会崩盘。
沈沅道:“臣以为,国库的收入不应该过度依赖农税,而应该重视盐铁茶税,甚至可以加征商税。”
盐铁茶这些同样是必需品,尤其是食盐,每年产销所得,不会比粮食少多少,关键是这玩意成本不高,利润却奇高。
之所以贡献的税收远不如粮税,是因为大量利润都被各层官绅拿了去,次一部分进了盐商的口袋,最后真正入国库极少。
其他商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大部分进了官绅口袋,少部分归商贾所得,反而增加商税打压贪腐,更符合商贾的利益。
说白了,任何时代,中原王朝都不可能穷,只是财富进了某些特定人群手中。
江仲年听了,眸光微动,没想到沈沅竟能思考到这一步。
“怀忠此言有理,以盐铁茶税来缓解农税的压力,对此,陛下和我等亦有同样考量,只是盐务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廷虽派了重臣前往扬淮之地兴革利弊,但并非短时间可见成效。”
沈沅心知,江仲年所说派往扬淮的重臣,应该就是黛玉之父林如海了,此人也是天子心腹,当下在扬州任巡盐御史,整顿江南盐务。
元祯帝就此不再多言,然眸中神色更坚定了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