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小作文与参谋(1/2)
离新年没几天了,龙鳞殿以北的空地上还在营建。
不,准确地说是改造,即把一部分附属建筑圈起来,作为万象院的主体。或许还要添置一些新的院舍,但不多,工程量不大。
这些殿舍内的器物被取了出来,又换了一批新的物件,毕竟用途变了嘛。
这一日,邵勋斜卧在榻上,翻看着少府的账目。
与后世不同,这个年代到了冬天,基本上就意味着一年结束了。秋收是少府最后一大笔进账,随后都是小进小出,腊月中旬更是完全封账。
今年一整年,少府辖下农田收各色粮食三百七十余万斛,支出三百二十余万斛。幸好多是产地直发,需要运输的不多,但算上损耗,最后仍然结余不多,且分散在各苑的邸阁之内,不好利用一一本来就没多少粮食,你再这边运一下那边运一下,白白产生损耗,不值得。
不过蔡承跟他保证,有些田的亩收还能提高,明年肯定超过四百万斛,但少府掌握的人口都快二十方了,明年支出也会变多。
这就是一个小社会啊,连衙署机构都有与朝廷六部同名的。
绢帛产量不高,只有十二万余匹。这与少府本身的指导有关,粮田多了,桑田就少,目前的策略是尽可能多种粮,桑树尽可能安排在边边角角的破碎地块上。
桑有桑田,麻也有麻田,这一块大同小异,产出了各色麻布三十余万匹,
此外还有一些稀罕布匹,但数量不多。
布匹大部分被开支掉了,甚至还被尚书令褚翠求走了一部分,到市面上换粮和农具,充作迁徙罪人的成本。
到了年底,一匹都没剩下。
粮、布大头外,还有果蔬、肉奶、木材、皮子、药材等收入,加起来也不少,一部分充作宫中用度,一部分用作官员福利,一部分用作祭祀,剩下的发往几个度支校尉处,用于罪人西徙时的递顿开支一一其实不够,还得地方官府贴补一部分。
至于砖瓦、条石及其他一些建筑材料产出,多为自用,没法算钱。
「明年卖一批马。」邵勋合上账本,自言自语道。
少府家大业大,但其实是大进大出的财务状况,到年底一盘账,盈余很少,
整空架子一个啊。
「或许是花钱大手大脚了。」邵勋站起身,在屋内着步子。
动辄赏赐!
比如前几天去洛阳郊外看望府兵,一下子给出去了两千余匹布帛。
官员们回家过年了,再发些腊肉、芜菁、奶酪、干果做赏赐。
以上这些都是少府开支的。
他邵贼只需大手一挥发赏,众人纷纷叫好,但少府监蔡承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今天把账本递到他面前,大概也是存着一些小心思的。
作为一个部门领导,他不可避免地要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少府老拿自己的东西贴补朝廷,总不是个事啊。
这还是开国初年,若承平个几代人,他的子孙岂不是要吃一贯钱一个的鸡蛋一当然,这年月商品经济不够丰富,包括俸禄在内的各种支出没有完全货币化,他的子孙可以吃少府自己产的鸡蛋,但意思是一样的。
现在就看江南新建的几个苑囿了。
「昔年在江南,你可考虑过钱粮之事?」走了一圈后,邵勋看向殿内一角,
轻声问道。
山宜男坐在案几后,好像在写些什么,闻言摇了摇头。
片刻之后,她放下笔,递给邵勋。
邵勋接过一看,《世说新语》有关他的第三则小作文一「帝素宠遇贵嫔裴氏,积年浸久,渐纳裴崇有之说。」
「会陆玩进草木为灰所得晶石,奏曰:‘灰烬者‘无’也,自‘无’生此异质,此殆贵无论之验也?」
「帝闻而大笑曰:‘草木非‘有’耶?薪尽火传,终归有间。故云‘至无者弗能生物,始生者自生耳」。」
「玩复问:‘草木化灰,灰凝为晶,其理若何?’」
「帝抚案曰:‘裴子总混群本,宗极之道;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万物自生,各禀偏气,所持殊途耳。’」
「玩馨折而问:‘既知自生,何以究其理?’’
「帝正色曰:‘持之有故,察之实证。昔张衡制地动仪,虞喜观昏中星,皆以物证道。」
「玩顿首曰:‘臣知之矣,当铸铁证以塞悠悠之口。’”
「帝掌曰:‘空谈终逊目击,虚言不敌手触。’」
「玩稽首再拜,趋退。」
小作文之所以是小作文,在于它的情节是虚构的。君臣之间有没有这么一番对话不重要,重要的是小故事本身传达的理念。
「行,就这么写。第一篇置于何目?」邵勋问道。
山宜男看了他一眼,一本正经道:「「铜臭’目。」
邵勋轻拍了一下案几。
山宜男一点不怕,低头笑道:「置于‘货殖」目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