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经销商的艰难之路(2/2)
李文归发现后,赶紧让崔龙打探一下。崔龙扮成农户的模样,跟一些客商聊了一下,一聊才知道,他们的情况跟李文归如出一辙——前半年,跟一些商人签订了合同,结果因为干旱减产了。
为了不违约而支付高额的赔偿金,他们只得四处高价找土豆,就算赔本也得做,只要损失小于违约金就好,至于赚钱的事,今年就别做梦了,能保本就谢天谢地了。
在价格上,一打听,比李文归给农户的高出五分钱。也不算太高,但他还是担心,农户会因为那五分钱而把土豆卖给他们,那样,李文归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就倒下了。
结果,令人很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村里人大都保持了一致的意见:把土豆卖给同村人李文归!这些年,在土豆价格上,他没少帮助父老乡亲。
重要的是,前些年,在他赚到钱以后,没有忘记建设家乡,报答父老乡亲,出资为村民修好了路,这以后,农户种地出行很方便。其次,他还斥资为农户修建了灌溉水渠。
后来,在他的带领下,又出资绿化了荒山,山底下的那段公路,再也没受过滑坡影响,这为人们的正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后来,他成立了胜利集团公司,有了自己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本地人,依托这个广阔的平台,他们不仅找到了工作,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还发现了其他赚钱的门道。
比如,为了方便外地商人,门前有了汽车维修点,小饭馆,还有小卖部等。
早年前,自李望宗当上村长后,村里的歪风邪气,十里八村的,乃至整个龙窑街道,在大力整治和影响下,形势逐渐向好。
这都是李文归父子的功劳,当然,在那个年代,能赚到几十万巨款的家庭,自然是很有话语权的。
就冲李家做的这些善事,在金钱面前,何况才高出了五分钱的差价,就算高出两毛钱又何妨?李家崖的父老乡亲也会站在李文归这一面,帮助他完成土豆收购任务。
今年春天,他去兰州给妻子郭晓英看病,顺便和一位广东商人签订了一份五千吨土豆的大单,这事人人皆知,作为同村人,他们自然会为他的幸运感到高兴。
不幸的是,今年定北地区降水量少,大多数山区干旱了,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在残酷的现状面前,就算他李文归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收购到如此天量的土豆。
村里人心知肚明,他们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想趁此机会帮一帮李文归。所以,对那些远道而来的陌生客,就算出再高的价格,他们是不屑一顾的。
那不过是眼前的一时利益罢了,从长远考虑,救活李文归是当务之急,只有他的公司发展好了,所有人才会跟着享受到一些发展的红利。
故,今年的土豆,村里人都不约而同地把它卖给了